玉林茶泡的制作方法

【导语】: 最近上映的美食电影纪录片《舌尖上的新年》,为我们展示了23个地方43个年味美食,玉林茶泡就是其中的一种,今天小编就来为你详细介绍舌尖上的新年之玉林茶泡的制作方法,一起来看看吧

  纪录电影《舌尖上的新年》透过中国各式各样奇绝的年货食物,将一个个新年故事串联起来,带观众重寻年味儿。影片中玉林茶泡制作基本过程都有展示,时长约一分多钟。

  电影里的剧照↑↑↑

  玉林是24个之一的一个点

  茶泡是43种美食中的一个

  玉林茶泡是一种味道清甜的泡茶甜品,又是一种经精雕细錾、耐人观赏的工艺品。玉林茶泡在宋代已有。至清代,玉林的富户人家,在嫁女时用茶泡敬亲戚朋友,俗称“新人茶”。在新郎到女家“迎亲”或“回门”时,女家须以大型精致的茶泡相馈赠。男家也须以同样规格的茶泡,馈赠女家的“送嫁娘”。
  由于玉林茶泡全为人工操作,制作繁杂,工艺要求高,难以大规模生产。解放后,由于食品工业发展,食品样式繁多,物美价廉,茶泡的地位迅速下降。80年代,只有少数老錾工继续进行少量生产。古人很讲究饮食养生,在茶里放糖,不仅增加了口味,同时还增加了养生的功效,比如茶中放进姜糖,可以暖胃怯寒;加进冬瓜糖,可以清心润肺等等。
  在崇尚文化艺术的宋代,一位异常聪明的小姑娘,发现茶杯中的冬瓜糖很像胸前挂着的白玉坠,于是突发奇想,拿起小刀想在冬瓜糖里做文章,姑娘的家人不但不反对,而且还给予了鼓励和支持,让她了解冬瓜糖制作的整个过程,还专门到手饰店,用黄铜为她打造各种各样她所需的工具,于是蕴含着姑娘美好愿望的茶泡诞生了,随着姑娘一天天长大,姑娘要嫁人了,姑娘的家人在孩子出嫁的时候,不是向亲友炫耀家中的富有,而是展示女儿的聪慧,于是将小姑娘制作的茶泡,敬献给各位亲友。
  逢春节,玉林民间常以茶泡招待宾客。茶泡还是人们给长者祝寿的一种礼品。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40年代。50年代前期,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时,玉林县人民政府曾组织一批能工巧匠,精心錾制大型精巧的立体、平面茶泡,专人送上北京展览。其中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展出的最大茶泡长26厘米,厚33厘米。

  (制作精美的茶泡胚)

  玉林民间茶泡制作工艺流程基本一致,先取老冬瓜去皮去心,取其皮下坚脆瓜肉,经雕、堑、刻、编、过水、漂糖、消糖、晒干等程序后,那些雕刻着或寿桃、或菊花、或囍字、或鸟纹、或虫草等图案的方寸茶泡,便成为美甲一方的休闲食品。

  附:茶泡制作的工具、选料和工艺流程都有独特之处。

  工具

  漂水

  刀釜

  晾晒

  制作茶泡叫錾,而不叫雕、镂,工具是用铜片制成的茶泡刀和錾刀。

  选料时,要选重5公斤以上的“老水”石瓜,瓜体表面要光滑、碧绿;木瓜则以身滑无凹沟、浑圆均匀、重0.5~1公斤者为佳。

  制作时,先把石瓜切块,置含微量石灰的清水中浸泡后,取出待用。

  接下来,是把瓜块錾成茶泡胚。按不同的图案,分别錾成平面的或立体的茶泡胚。各个制作者的功夫多在这一道工序上展现,因为图案不是画好的,得了然于胸。

  制作茶泡的关键是“上盘”和“筛晒”。把优质白糖煮成糖浆,用细白布过滤,取其清液加适量鸡蛋清,搅匀,把糖浆倒进盘中,然后把茶泡胚逐个放进糖浆中稍为浸泡,移至盘边,让阳光晒片刻,再浸,再晒,如此反复10多次,叫“上盘”。

  “上盘”后,把茶泡胚移置竹筛,只晒不浸,再用毛刷蘸糖浆扫茶泡面,待晒干后再反复扫,翻晒底面,并不断移动位置,以防沾筛,这叫“筛晒”。从“上盘”到“筛晒”,大约需要4~6天时间。这是制作茶泡最难的工序

  【小编推荐】

  舌尖上的新年美食有哪些 故乡的年味美食

  舌尖上的新年菜谱介绍 43道特色的年夜饭菜谱

  舌尖上的新年 为家人做一桌年味的新年家宴

返回深圳本地宝美食频道首页>>

手机访问 深圳美食首页

热门推荐
本地宝郑重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地宝无关。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,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企业文化 | 广告服务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诚聘英才 | 法律顾问 | 意见建议 | 友情链接
本地宝 BENDIBAO.COM 汇深网 版权所有 2006-2018 ICP证:粤B2-200408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