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豆豆浆奶的制作方法

  ①干热处理:干热处理一般是在大豆脱皮入水前进行,利用高温热空气对大豆进行加热。干热处理要求高温瞬时,热空气的温度最低不能低于120℃,否则效果极差,但温度也不能过高,否则大豆易焦化。一般干热处理温度为120-220℃,处理时间为10~30秒。如 170℃ 15秒即可。于热处理过的大豆直接磨碎制豆奶,往往稳定性不好,但若在高温下用碱性钾盐(如重碳酸钾、碳酸钾等)进行浸泡处理后,再磨碎制浆,则可以大大提高豆奶的稳定性,阻止沉淀分离。

  ②蒸汽法:这种方法多用于大豆脱皮后入水前,利用高温蒸汽对脱皮豆进行加热处理,如用120~200℃的高温蒸汽加热7~8

  秒即可。这种处理方法多是通过放置式网筒或网带式运输机来完成的,生产能力大,机械化程度高。但采用这种方法加工过的大豆,其蛋白质抽提率低,浪费大。

  ③热水浸泡与热磨法: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不脱皮的加工工艺。热水浸泡法即是把清洗过的大豆用高于80℃的热水浸泡30~60

  分钟,然后磨碎制浆;热磨法是将浸泡好的大豆沥去浸泡水,另加沸水磨浆,并在高于80℃的条件下保温10~15分钟,然后过滤、制浆。

  ④热烫法:这种方法是将脱皮的大豆迅速投入到80℃以上的热水中,并保持10~30分钟,然后磨碎制浆。从消除异味的角度

  看,保温时间越长,效果越好。但保温时间过长,豆瓣过软,不利于豆的磨碎和蛋白质的溶出。一般80℃以上只要保温 18~22分钟,90℃以上只需保温13~15分钟,而沸水只需保温10~12分钟。

  ⑤酸或碱处理法:这种方法的依据是pH值对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影响,通过酸或碱的加入,调整溶液的pH值,使其偏离脂肪

  氧化酶的最适pH值,从而达到抑制脂肪氧化酶活性、减少异味物质的目的。

  常用的酸主要是柠檬酸,一般调节pH至3.0一4 .5,此法一般在热浸泡法中使用。

  常用的碱有Na2CO3、NaHCO3、N aOH、KOH等,一般调节pH至7.0~9.0,碱可以在浸泡时加入,也可以在热磨、热烫时加入。

  为提高蛋白质的收得率,一般采用加入足量的水直接磨成浆体,再将浆体经分离除去豆渣、萃取出浆液。目前常用于大豆磨浆的设备一般为砂轮磨,其优点是体积小、噪音低、耗电少、使用方便。在豆奶生产中,磨浆工序总的要求是磨得要细。一般浆体的细度应有90%以上的固形物通过150目滤网。为此,可采用粗、细两次磨碎的方法,以达到要求。

  加水量依所生产的品种而异,生产浓豆奶用水量为5~6:1,生产调制豆奶用水量为8~8.5:1,生产经济豆奶用水量为10~12:1。

  7)分离与脱臭:豆浆经分离将浆液和豆渣分开。分离工序严重影响豆奶蛋白质和固形物的回收。一般控制豆渣含水量在85%以下。豆渣含水量过大,则豆奶中蛋白质等固形物回收率降低。

  分离常采用离心分离,常用的离心分离设备为三足式滗析离心分离机。分离豆浆采用热浆分离,可降低浆体粘度,有助于分离。在豆奶的生产过程中,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灭酶办法,但豆奶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异味成分,它们有大豆本身带进的,也有在磨浆等加工工序中产生的。真空脱臭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除去豆奶中的异味物质。

  真空脱臭工序分两步完成:首先是利用高压蒸汽(压力600千的将豆奶加热到140~150℃,然后将热浆体迅速导入真空脱臭室,在19.6千帕的真空下,豆奶温度骤降,脚膨胀,部分水分急剧蒸发,豆奶中的异味物质随着水蒸气迅速排出。一般经过真空脱臭后的豆奶温度可降至75~80℃。

  8)调制:豆乳饮料的调制即按照产品配方和标准要求,在调制缸中将豆浆、营养强化剂、赋香剂和稳定剂等加在一起,充分搅拌均匀,并用无菌水调整至规定浓度的过程。

  ①营养强化:豆浆中尽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等重要营养成分,但也有其不足之处需加补充,在生产婴儿豆奶或营养豆时,尤其要注意。大豆蛋白质是较为完全的蛋白质,但硫氨基酸含量相对偏低,在生产时,可适当补充一些蛋氨酸。也可根据需要强化大豆中含量较少的营养素,如维生素B1、B2、A、C。B12和维生素D。

  ②添加油脂:豆奶中加入油脂可提高口感及色泽。油脂必须先经乳化后再加入。油脂添加量在1·5%左右(将豆奶中油脂含量增加到3%左右),就可收到明显的效果。

  ③添加甜味料:豆奶生产中甜味料是必不可少的。宜选用甜味温和的双糖。如选用单糖,在杀菌时易发生美拉德褐变反应,使豆奶色泽发暗。糖的添加量一般在6%左右,但由于品种及各地区人群的嗜好不同,糖的添加量亦有很大区别。

  ④添加赋香剂:奶味豆奶是市场上最普遍的豆奶品种,也最容易被人们接受。豆奶生产一般使用香兰素和豆奶香精进行调香,可得奶味鲜明的豆奶。椰子豆奶、可可豆奶等,均是采用调配时添加椰子汁(由鲜椰子肉直接加工)或椰浆、可可粉等调制而得的各种风味不同的豆奶。

  ⑤添加稳定性:豆奶是以水为分散介质、以大豆蛋白及大豆油脂为主要分散相的宏观体系,呈乳状液,具热力学不稳定性,需要添加乳化稳定剂以提高豆奶乳化稳定性。豆奶中使用的乳化剂以蔗糖酯和单甘酯、卵磷脂为主。此外,还可以使用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(Span-60)、聚氧乙烯(20)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(Tween-60)。如把两种以上的乳化剂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。乳化剂的添加量一般为油脂量的 12%左右。主要根据乳化剂的品种确定乳化剂用量。使用蔗糖脂肪酸酯作乳化剂,其添加量一定要控制在0.003%一 0.5%范围内,小于 0.003%,不能阻止蛋白质凝聚物产生,高于0. 5%,则蔗糖脂肪酸酯本身易产生沉淀,而且还产生其特有的异味。

  添加乳化剂之前,先将乳化剂各组分与糖按比例配好,放入可加热容器中,使之熔融,然后充分搅拌,使其混匀,得混合乳化剂。使用时,一般按黄豆重量的 0.5%~2%添加,用 80℃以上热水完全将其溶化,加入豆奶中,过胶体磨再均质,可得到最佳乳化效果。

  豆奶的乳化稳定性不但与乳化剂有关,还与豆奶本身的粘度等因素有关。因此,良好的乳化剂常配合使用一些增稠剂和分散剂。常用增稠稳定剂有:凌甲基纤维素钠、海藻酸钠、明胶、黄原胶等,用量为0.05%一0.1%。常使用的分散剂有:磷酸三钠、六偏磷酸钠、三聚磷酸钠和焦磷酸钠,其添加量为 0.050%~0.30%。

  9)均质:品质优良的豆奶组织细腻、口感柔和,经一定时间存放无分层、无沉淀。均质处理可提高豆奶口感与稳定性,防止脂肪上浮、蛋白质沉降,增加豆奶光泽度,提高了豆奶的稳定性。豆奶生产中通常采用13~23兆帕的压力进行均质,均质时温度一般控制在70-80℃比较适宜。目前国内豆奶生产常采用一次均质。但要得品质优异的豆奶,应采用两次均质技术。

  均质工序可放在豆奶杀菌之前,也可以放在杀菌之后,这两种安排各有利弊。均质放在杀菌前,杀菌后能在某种程度上破坏均质效果,豆奶易出现"油线"。但采用这个工艺由于杀菌后的污染机会减少了,贮存的安全性较高,设备费用相对较低,且经过均质的豆奶再进入杀菌机不易结垢。若将均质放在杀菌之后,上述情况刚刚相反。

 

手机访问 深圳美食首页

相关推荐
    热门推荐
    本地宝郑重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地宝无关。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,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    企业文化 | 广告服务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诚聘英才 | 法律顾问 | 意见建议 | 友情链接
    本地宝 BENDIBAO.COM 汇深网 版权所有 2006-2018 ICP证:粤B2-20040803